數字經濟向融通、規範、普惠、綠色方向邁進

2021-10-11 14:26
分享到:
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的開局之年,也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點,加快數字化發展,建設數字中國已成爲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。

近日,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《2021年數字經濟半年形勢分析》研判報告指出,2021年上半年,數字社會發展步伐加快,數字政府建設日益完善,數字生態更加健全,數字化綠色化理念持續深化,數字經濟總體正向着融通、規範、普惠、綠色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。

數字產業增速回升數字社會發展步伐加快

今年上半年,數字新基建速度加快,融合應用加速落地。截至2021年3月底,我國已建成5G基站81.9萬個,佔全球5G基站數量的70%以上,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。研判報告顯示,“5G﹢遠程會診”已在19個省份的60多家醫院上線使用,“5G ﹢自動駕駛”“5G﹢遠程教育”等新模式新業態在上海、廣東等地落地。

新興數字產業亮點紛呈,在人工智能方面,我國人工智能期刊引用量首次超過美國,位居全球第一。在雲計算方面,我國阿裏雲計算市場份額提升近300%,華爲雲首次躋身全球“五朵雲”行列。

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成長期,產業生態更加健全。截至2021年5月,全國“5G﹢工業互聯網”項目已超過1500個,覆蓋了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。與此同時,工業互聯網賦能數字化轉型成效逐步顯現,電力、石化、鋼鐵等流程行業已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過程的精益化管控、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;而工業互聯網也從單點應用到多場景協調逐步深化,設備資產的管理應用覆蓋率超過75%。

數字社會加快發展,數字政府能力全面提升。報告指出,數字技術促進城鄉公共資源更加均等化,當前我國所有的三甲醫院均已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,遠程醫療已覆蓋所有鄉村振興待幫扶縣的醫院;在教育方面,全國已有6.4萬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全覆蓋。城市數據大腦已成爲發展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抓手,全國宣佈建設城市數據大腦的城市已超過500個。此外,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持續增強,目前一體化政府服務能力指數位於“高”以上的省級政府從2016年的12個增加到26個。數字生態更加健全,平臺經濟治理成效初顯,數字經濟概念和統計範圍日漸明晰,數據治理和數據安全保護取得顯著進展,平臺經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積極推進。

需求不足等短板顯現需強化服務加速建設

儘管如此,數字新基建應用場景遭“需求不足”質疑,5G缺乏“殺手級”應用,數據中心搶佔佈局跡象明顯;全球芯片荒凸顯關鍵核心技術短板,智能汽車等新行業的崛起擴大了芯片需求;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亟待開展規模化應用,其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,新技術應用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;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投資回報過於急切;數據中心亟須自我革命解決能耗過高問題;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提升已經刻不容緩,平臺經濟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凸顯。

報告預測,下一步,雲網融合一體化將更加深化,未來形成雲、邊、端多級計算部署方案是必然趨勢;關鍵核心技術將更加成熟,隨着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,我國在一些領域已經開始進入並跑、領跑階段。與此同時,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更加迫切,據IDC統計,85%的決策者表示,如果兩年內沒有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,就會落後於競爭對手並陷入財務困境。此外,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將更加協同,世界各國都在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;數字化技能和素養將更加普惠,人社部日前研究制定方案,助力我國勞動者數字技能的全面提升。

爲此,報告建議,要深入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用,把握好5G發展的“導入期”,以適度超前的原則,推進5G網絡共建共享;充分挖掘感知設施部署場景、應用模式和管理模式;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體系,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佈局。務實推動數字產業化補短板鍛長板並舉,加大基礎創新力度,夯實融合發展的技術支撐基礎;聚焦重點領域,加快補齊產業短板,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,鍛造“殺手鐗”技術;推動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、大數據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高水平建設。強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構建完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;不斷提升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流程服務能力,構建面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;協同推進工業互聯網生態服務發展。

與此同時,全面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量質齊升,遴選一批重點行業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;培育面向特定行業的數字化管理、平臺化設計、智能化生產、個性化定製、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。此外,切實推進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普惠發展,大力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,積極推進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發展。

來源:人民郵電報